何为班级管理呢?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那如何让这个教育活动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呢?我认为沟通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桥梁。
这个问题学生的转化,我觉得抓住时机用心、用情、用法去沟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班级管理中最常见的沟通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沟通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无论哪一个教师,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都不能作个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作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 这就说明班级管理绝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它应该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事情。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也离不开全体科任教师的支持配合。
科任老师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自己这门学科的教学成绩。可一个班级成绩的好差与班风建设是分不开的。良好的班风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同学师长,班风建设是一个日常的繁琐的工作,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但班风建设不应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所以,科任老师应和班主任之间的良好协调,才能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根据一些现象,我们发现,目前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有的科任老师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本学科的重要性应该予以强调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过于突出它的地位,或者说,你的眼里只有“本学科”时,比如:提前上课、拖课啊,课后布置的本学科作业过多,挤走了其它学科作业的时间等,可能会使学生和其他老师包括班主任对你产生厌烦,甚至引起反感。
同时,我们也发现,有的班主任在班级与科任老师共同管理班级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班主任喜欢听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赞扬,而不愿意听取对本班学生的批评,也有的班主任对科任教师反映的本班学生的问题,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不认真解决;还有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护短,学生只许自己教育,不许其他科任教师教育,袒护学生的问题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去有效解决或避免的。他们如何进行良好沟通呢?我认为:
首先,要树立合作才能共赢的意识。其次,多一些理解帮助,少一些斤斤计较。另外,要善于让别人伟大起来。
班主任首当其冲,将科任教师拢到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起到统领协调的领头羊作用,重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形成一种统一的教育力量。认真对待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反映,经常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教育学生尊重科任教师,多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夸赞科任老师,善于发现科任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和感人事迹,并不失时机地赞美,让别人伟大起来,从而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
而我们的科任老师,有时也要把自己当作班主任。不是说象班主任那样管理班级,而是要有班主任的责任心,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分子,时时处处为班级着想,学生自然也会接纳你。每次组织大型活动时,积极和学生在一起,给他们鼓励,为他们加油,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心和他们在一起。
其次,科任老师要了解班规,与班主任密切配合,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熟知班规,不光能和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更重要的是运用班规管理班级,能提高威信,这一点很重要,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在班主任不在时,科任老师要主动担当起班主任的责任。学生有事情找到你时,千万不能说:这事我不管,找你们班主任去;或者说:等班主任来了再处理。那你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个外人,说话永远没有分量,学生也不会听你的。比如:学生出言不逊马上制止、身体不适立刻关心询问等等。学生在自己课堂上发生的问题,一定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求助于班主任,而不要把事情推给班主任。有的老师或许会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们班主任去!这无疑降低了我们科任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给学生管理、教学工作都会带来难度。
总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虽然扮演着不同的教育角色,承载着不同的教育任务,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班主任的工作是否有成效,不仅仅取决于班主任个人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水平,还取决于科任老师及其与班主任的配合程度。因此,班主任应主动与本班各科教师取得联系,互通情况,统一要求,使本班科任教师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共同体,这是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我今天主要说说这两个词:专业性和预见性
在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我想提醒老师们,我们的专业性要时不时地体现出来,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专业素养。只有当家长信服你说的话时,才有支持配合你的可能。我跟家长反馈孩子问题的时候,一般分四步走,第一步:指出问题,指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先扬后抑,先表扬孩子的某方面优点或进步,然后再呈现问题,这样家长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嘛!第二步,针对这个问题,我先跟家长说说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第三步,我会跟家长说说我希望家长配合做些什么。第四步,阶段反馈,我们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效果,有什么样的效果。这样一来,家长会感觉到,老师给我们指出问题是真心想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老师的专业性也能得到充分展现。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男生好斗的比较多,女生任性的比较多,如果这方面不尽早防患于未然的话,孩子整天别别扭扭的,不仅影响性格的发展,也影响学习的进步。我记得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我跟孩子们立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把打架列为班上最不能犯的错误。如果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我跟他们规定过,不可以先指责别人“他怎么怎么样”,而是先去反思自己“我怎么怎么了”。孩子们很快能说出这件事中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这个一说自己不对,另一个也赶紧跟着说自己不对的地方。这个时候,我只要问一句:你们想怎么解决?结果两人相互相视一笑道了个歉就蹦蹦跳跳离开了,矛盾也就轻而易举散开了。还记得后来的家长会上,我把我的这种解决孩子矛盾的做法跟家长交流后,那皮猴子的家长带头使劲儿鼓掌。
每次班级大小活动,我都会跟学生有个总结交流,也会在家长群里进行总结交流,谈收获谈反思之类。家长会中的发言环节,我都会认真对待,也很少谈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基本就是摆事实、讲案例,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怎样?有理论有实践,专业性容易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有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班级管理就变得容易的多啦。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除了要展现我们的专业性以外,我觉得对问题的预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大脑得时刻保持清醒,对问题的预见性往往能让我们避免陷入被动。还记得有一年流感爆发的时候,班上孩子陆陆续续生病发烧,老师们很担心,家长们也焦心,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一些家长开始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了,于是,我当即在群里发了一段话,这段沟通的话语里,既用同理心的角度去理解家长,同时也向家长展现了我们老师的所做所想,还重点突出了学生之间的情谊和班级和谐的氛围。正是有了这样预见性的沟通,迅速改变了家长的情绪指向,我们的工作也化被动为主动了。我还有一个习惯,接手一个新班,开学第一个月,我会跟每个孩子的家长至少进行一次点对点的联系。特别是带一年级的时候,这个点对点的联系非常有必要。我一般会把坐校车的和情绪特别大的孩子单列出来,优先联系,问问家长接到孩子没有,因为是第一次坐校车嘛,所以特别关注一下,然后会跟家长聊聊孩子的近况和接下来可能会发生哪些状况,给家长打打预防针,再给家长一些应对的建议。家长感受到老师真正的关爱,自然也会更加支持信任你了。
每年的运动会结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孩子生病,为了防止家长对我们这种花了大力气举办的活动产生误解,陷我们于吃力不讨好当中,我都会在运动会结束之后给家长发一条短信,内容大致就是运动会孩子收获很多,但经过两天的风吹日晒,孩子们也黑了、累了,本周末在家请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让孩子多喝水多擦几次润唇膏,有不舒服要及时就医等等之类的话。还记得一个妈妈接到这样的短信显得特别激动,因为她经常出差与孩子在一起时间很少,孩子的奶奶是很反对孩子来这上学的,一百个不放心。这个妈妈就把这条短信给奶奶看,跟奶奶说,你看老师多细心周到,我们没想到的她都想到了,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所以,预见性,真的能帮我们化被动为主动,能够有效预防或消除危机。
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影响班级管理的最直接的因素,通常来说,师生沟通良好的,班级管理也会顺顺畅畅。
老师如何与学生沟通,我的建议是:
1.避免“速听快判”的沟通惯性,善于用心聆听。
我们不妨去做一些倾听的练习:以学生为中心,专心致志地听孩子去表达,不去评判,或者延迟你的评判,让孩子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你所听和看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回归真实。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态势语言当中,发现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也许一个眼神、一次叹息、一次不经意间的回避目光相遇,都能看得出来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把凭感觉判断出来的理由,清晰地说出来,这就是经验。把经验合理地提炼,这就是可以移植的策略。正是不断地倾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察言观色,梳理经验,自然为良好的沟通奠定扎实的基础。
2.避免“一刀直切”的沟通惯性,善于换位思考。
沟通,需要充分的理解在先。理解,需要换位思考。
要相信每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行动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儿童理由。我们不免要提出一个老词就是“换位思考”,就是尽可能地替孩子、替家长的行为寻找理由。
以“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例,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因为当天的内容不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因为在家边吃边玩,边写作业;有的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应酬,晚上没能按时完成作业……
简简单单的一个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问题,事实上是有着多种多样的理由的,沟通清楚每一种完不成作业理由的成因,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非大一统的“抄5遍”。
3.避免“高音喇叭”的沟通惯性,善于平等对话。
靠嗓门高和学生沟通,是体现不出来专业性,只能劳神动气,对教师身体的损耗更大。
平等的沟通,首先来自于毫无成见地接纳。平等的沟通,也是要靠技术表达的。用一些温婉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你想说的是……”“你看我这样理解你对不对?”“在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和你不太一样……”用这样的句式,削弱语言当中的锋芒,推动和谐对话氛围的形成。
平等的沟通,要靠老师制怒在先。心绪难平的时候,除非紧急问题,不妨先搁置事件,否则就只有在教室里回荡着你高音喇叭般的怒吼了……
4.避免“大包大揽”的沟通惯性,善于审时度势。
很多学生问题的出现,比预想中要复杂很多,我们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能量来解决问题。班主任要有一定的边界意识。
上学期,我们学部一位班主任提出这样的一个班级问题:班上有位男同学成绩非常优异,可从这个学期开学至今退步很严重。最近得知,他的父母在寒假中离婚了,男孩儿跟着爸爸和后妈生活在一起……孩子在和老师聊天时哭得很伤心。
这算是一个掺杂上家庭问题的学生问题案例。老师要清楚认识到,教师的能量在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状况时,不免鞭长莫及。
我们能做的,是找当事学生父亲单独对话,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找到重新激活生活热情的点。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比学生善于忘掉,允许孩子的情感遇到家庭危机的时候,有过渡和波动的缓冲期。不要总是去扮演“揭伤疤”的角色,不过度插手,放手让孩子独立去迎接这种转变,请相信,孩子的自我适应能力,有时是在我们的预估之上的。
5.避免“不分场合”的沟通惯性,善于寻找契机。
讲究沟通的时间和环境,沟通效果更容易达到。有的班主任习惯在课前、饭后,课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着许多老师的面与学生谈心,我觉得这个需要分情况来看,对着喇叭表扬,套着耳朵批评,如果是表扬学生,可以在公众场合,比如之前我在评讲作文的时候,有时候会在班上说,我今天在办公室改到某某这篇作文的时候,真的眼前一亮,觉得写的太棒了,然后情不自禁读给了我们办公室老师听,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这个学生听了,心里美死了。但如果是学生犯错误了,就尽量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这对学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别的老师和同学在一旁“敲边鼓”,也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反感,这时候,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很难产生好的效果。如果班主任把谈心的时间安排在较充裕的时间里,地点安排在无其他人干扰的地方,就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6.避免“强行要求”的沟通惯性,善于专业引领。
家长或学生为什么要听我们讲?仅凭我们是老师吗?不是仅仅依靠身份和岗位强制要求别人听,而是因为我们说的有道理,别人值得听。
这份专业化尊严,来自于持续不断地沟通修为。体现沟通中的专业化水准,靠不断学习,也靠预先积累后的主动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沟通中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不只是靠浅层次的复制粘贴,还得依靠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内化为心中所学,才能游刃有余用于家校、师生沟通之中,凭借专业素养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教育的沟通,始终是一门永远都在研究、永远都在路上的学问。我们的职业就是为沟通而设的。我们的教育智慧,大多都是在这种沟通的困境中,如山花般迅猛地生长开来的。所以,一起修炼吧!
四、给新教师的建议
最后,我想给各位新老师一些建议,如果这些建议能在你们即将踏上的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一点点作用,那就非常荣幸啦!
1.提前五分钟进课堂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
2.巧用课前三分钟
有效地用好上课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3.首次亮相很重要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圆满些。
4.要了解你的学生
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你更善意地对待学生,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
5.给学生一个期望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持续进步。
6.和学生有个约定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孩子一旦和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也许就变成现实。
7.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而不宠”就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
8.拥有平和包容的心态
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准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协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动力,为学生的成长留足自主反思的空间。
9.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10.尽量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11.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老师站到学生中去,忘掉自己是老师,这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
12.把握好公正的天平
要使爱的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理解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13.正面教育效果好
班级管理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学生为本,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能心悦诚服,从而能自觉克服其不足,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的激励作用比说服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更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
15.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
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化为良好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16.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繁忙的工作之余养成一些良好习惯,照顾好自己。如:每天喝八杯水,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交几个好朋友,适当放松身体、调节心情。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