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学习小结

 2023-09-27  周利  4002  0

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小结

                              小学双语    周利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给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崔允漷教授将教学评一致性定义为,在特定的课堂活动中,以清晰的目标为前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评价应具有的目标的一致性。在这过程中,有教师对教材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测。通过应用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路径,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和辅助,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下面就以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谈谈个人的看法。





图片1.png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目标定位是整节课的主心骨,教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将之分层解读后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传输给学生,师生合力落实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的核心,持续性评价是教学评一致的关键,结构化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评一致的保障。对应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但又不等同于学习目标。设计和学习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很关键,要进一步理清和细化学习目标,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再根据评价标准确定评价任务


    教师在进行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一致性的理念,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使所教即所学、所学及所评。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进而结合学情与教材进一步明晰教学目标。核心任务的设计程序都隐藏着研读出课程标准所包含的大概念,并在大概念的引导下加以开发。因此,为了加强课程标准与学习任务的紧密性,教师需要明确单元的大概念,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单元核心学习任务更能体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核心学习任务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诸多问题,如何更好的情境化设计学习任务?如何开发核心任务的评价标准?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作为老师还需要更多的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学习核心任务背后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提升有关学习理论的知识,如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让他们在促进核心学习任务的情境化和生活化方面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说,云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知识并不是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去的,而是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话”与“沟通”逐渐建构起来的,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目标就是教学、学习的目标,评价任务就是目标匹配的任务。教师布置评价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反馈等,这些评价活动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根据威金斯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要花费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专业时间用于评价相关活动。而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另外,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如果能得到良好的反馈,能够因为这种反馈从而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差距,进行弥补,那么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将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可见,评价是提升学习的教学工具。评价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学生能从水平0上升到水平1,再由水平1上升到水平2,水平2上升到水平3,这一切的提升,都是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老师的评价中自主完成。学生在反思中促进概念理解,达成思维发展。以“学生作品”为评价抓手,在辨析中把握问题本质,突破理解障碍。

“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繁琐走向有序开放……这些深刻的变革,设计理念的变革,使教师得以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层面建立专业自信与专业自觉,相信有效课堂一定会走向日常必然。

 


 0

扫一扫分享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