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创意”两个字,我打开了《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这本书。
先还是要说些废话。
说到“创意”,自然想到“跨学科”,说到“跨学科”教学,自然而然让我想起几年前我了解到的全课程教学概念。北京有一个叫钱锋的教小学语文的老师,搞了一个万物启蒙的课程(也可以说他是万物启蒙课程的创始人)。所谓的万物启蒙,意思是说,我们身边的万物都可以是课程,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是研究课程的人。这个观点和扬大教科院的刘佳老师来我校做跨学科讲座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围绕这个总的理念,钱锋老师展示了“竹子”、“茶叶”启蒙的公开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的手里似乎拿着一把钻子,正在向深处钻研学问,既有知识的探索,又有兴趣的挖掘;既有学科的融合,又有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万物启蒙课程曾让我心潮澎湃。走在路上,我的脑细胞常常贡献在这方面的思考了。去食堂的路上,遇到了一块凸起的石头;走在街道上,看到了一个被丢弃的一毛钱硬币,还有下水道里一个被臭水亲密接触过几百年的小石子;开车经过文昌大桥,看到一直驮着我们的桥身……每个点都在激发着我:它们有生命吗?如果它们有生命呢?他们在说什么,在嘲笑什么,在哀叹什么?不知不觉,我看见了它们丰富的表情。这种感觉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冲脱出来。
一次无意之中读到了一首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写的一首童诗:
小石头
昨天,绊倒了驮马,
今天,绊倒了娃娃,
明天,还会有谁呢?
夕阳西下,
小石头满不在乎的样子。
一个“满不在乎”的模样,让我看到了没有生命的石头的表情,我豁然间看到了另外的一条有意思的教学之路。人是生命长河里的一粒沙子,而石头像星辰一样见证太多的人间悲喜剧。所以,石头,真的是一个有意思的事物啊。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石头的创意课程,做了一个很长的PPT,这个PPT充满了情趣,里面有识字,有音乐,有故事,有绘图,我不知道能用几节课上完它,但是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只能在主流教学之外,找到见缝插针的契机,和学生们共享。我想把石头的表情符号找全,我渴望我的学生们能看到生命的另一面。我记得有一首歌词是这样写的: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这个小课程在跌跌撞撞中完成了,最后我从网上淘来了许多的石头,任由孩子们在上面作画,我自己写了一个恐龙世纪的石头经过上亿年的流浪,最终成了最美爱情的见证的一个童话故事。
这让我感到很美好。
我这种思考不断地激发在身边的种种事物上,看到废弃的小瓶盖,我萌生了和石头一样的灵感,做了《小瓶盖也有春天》的主题活动,那时巧遇了七彩语文杂志的编辑,她很感兴趣,给我的这个活动上了七彩语文杂志的一个机会。
没有老师不喜欢创意课程,没有老师喜欢埋没在题海里搞好教育。
我又想到了古人说的“格物致知”,那么“格物”和“创意教学”“万物启蒙”“跨学科教学”是不是有相通之处呢?
如今我们教语文课本,主观性是常常存在的,我们可以教得千篇一律,也可以教得创意而灵动。
我喜欢有创意的,能让学生爱上的教学方法,我喜欢跨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我认为,创意,灵感,跨学科课程,是值得尝试的解决当下教育状态枯萎的路径。
所幸的是,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创意,读到了创建跨学科关联的案例。
历史老师在授课之后,随机给出六个词语:盒子,猫,内部,自由女神像,透镜,钩子。之后请学生分成三人小组,与同伴合作写下本节课学习重点与词语的关联,写得越多越好,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要在这些词语和所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用的关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但是在这个挑战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投入了既独立又合作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小组内得到了推进,然后获得有效关联后的喜悦。
五分钟后,邀请学生来分享他们的关联。学生都创造性地分享了关联,比方有个学生说:政客们通过欧盟观察世界,欧盟就像是一块透镜。
用六个词语,让学生找到学科知识的关联,应该属于创意,还不是真正的跨学科活动。接下来老师是这样跨学科联结的:继续和同伴合作,用所给词语创作一段戏剧或编写一个故事。
这个活动的联结,让学生热衷其中,探索了戏剧、文学、音乐、历史等各个方面相融合的知识,最后有的小组带着戏剧来展演,有的小组在全班面前朗读了作品。
这个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我反复阅读,感受到了两大点好处:首先,学生们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想法,这会更好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并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其次,学生有了一次很好的洞察他人思考的机会,这将会帮助他弥补自己的思维漏洞。其三,跨学科的联结,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主动性,更有挑战性。
在第39个方法里,作者还讲了一个跨学科提问的案例,要求学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科目联系起来。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清朝的衰落,活动开始,三人一组,每一组都会收到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个课程科目,然后老师用一张幻灯片列出一组问题:(1)你会把今天所学的哪些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2)你为什么会把这两种知识联系起来?(3)为什么今天这堂课会对你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帮助?
接下来组内讨论开始,要求记录好答案。时间一到,小组代表轮流发言。拿到语文学科卡片的代表说:《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让我们知道一个家族的没落是因为一个时代的兴衰。拿到政治学科卡片的代表说:封建落后的君主制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进步和胜利……
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成果提高一下难度,让他们在所学内容和两三个其他学习重点上建立关联。
可见,跨学科的任务群,让学生们有了创造性的思考,学生发现,几乎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相关联。这种方法反复使用,它能帮助学生用更宽广的眼光看待自己所学的科目。
综于以上教学心得方面的体会和所阅读的书籍的启发,我觉得,跨学科的教学会使得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思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跨学科,让思考变得更主动,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