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教学力的前瞻理念。
新课标与新教学的关系如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样,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新课标呼唤的新教学不是点滴和局部的创新,而是整个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的创新,真正建立以人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式。
培育教师教学力需要明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教学,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发展与评价。追求新教学的三重价值——潜能激活、素养建构、个性发展。
2.教师教学力的范式建构。
聚力课堂:指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怎么学”。向课堂要质量是双减的内核。课堂革命=发展核心素养+新阳特色+双减·增效·提质(宏观描述+微观取向)。体现阳学新用品质教学课堂变革的深度定位和系统结构。
坚持“阳学品、慧学创、新学用”课堂变革思想。构建整体设计思路下的“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教为方、以用为要”的“新阳教学”课堂形态,探索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与学,突出基础、主干和核心课程内容,深度践行“五学五用(预学向用、共学展用、理学习用、导学启用、测学活用)”课堂变革新样态。力求:新课标变学用纲,新教材变学用材,新教案变学用案,新课堂变学用堂。
3.教师教学力的素养落地。
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1)创建三维课堂。
实施三种途径:
教师教:追问“教了什么、如何教、为何这样教”三维理解、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与理论。
学生学: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创生过程,运用知识创生的方法、思想与思维,品味其中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
教学:通过师生对话,紧扣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追问的三维问题链,共创特定的概念、命题与理论。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创想乘法之前的运算问题——加数相同的加法如何更好解决?乘法蕴含着转换、简化等思想方法及人们不断进取、寻求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
(2)素养学习环境建构。
内涵。指影响学生学习的场景性因素:物的要素(黑板、教科书、技术等)和人的要素(师生)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学习环境。
思路。围绕问题和主题,以单元来设计,不是“目标-达成-评价”,而是“主题-探究-表达”。
要素。一情境,发生背景:再建构、话题和评价;二协同,协同价值、对话氛围、异质成员、适切课题、各自角色、对话规则;三支架,最近发展区:倾听、分享、链接;四任务,具体活动:兴趣、学习与思考;五展示,分享思考:学习成果、发表和说明;六反思,学习回顾:情感、想象、语言。非六个步骤,之间相互交融。
4.教师教学力的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的“深度”内涵理解:
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是以学科思想培养为核心的知识教学,植根于社会文化境域中的价值教学,回归学生生活经验的反思教学,依托教材设计的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主要“深”在:
——价值引领的体现;——真实情境的创设;
——高阶思维的发展;——学科整合的力度;
——反思探究的程度;——深刻体悟的过程;
——合作交往的效度;——自主建构的能力。
如:学科概念深度教学的五个维度:适切的导入、逼真的情景、精当的设问、切身的体悟、主动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