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新东方扬外校园内书香满溢,一场以“Spark Interest激发兴趣,Unlock Potential释放潜能”为主题的双语阅读展隆重举行。活动由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主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机构共同协办,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的双语阅读规划帮助孩子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当师生家长在图书市集里“淘金”,当《神奇校车》小演员用流利英语演绎消化系统奥秘,当国际安徒生奖评委谈凤霞教授揭秘“阅读力=未来生存力”,这场聚焦“AI时代如何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力”的活动,已然超越传统阅读推广,成为一场关于“未来教育本质”的思辨盛宴。

一、市集+讲座,大咖云集,畅聊“读书”
作为学校年度重点阅读推广活动,本次双语阅读展吸引了近100组家庭参与,更有幸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谈凤霞教授、美国圣约翰西北学校Justin校长等国内外教育专家亲临现场。活动设置两大特色板块。在艺术中心门口的图书市集区域,六大主题展区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新东方小书童等知名机构联合打造,提供精选读物展示、戏剧表演、阅读咨询和学业规划服务。现场,所有展区均由新东方扬外学生志愿者团队协助运营。
大礼堂内举行的公益讲座同样精彩纷呈。活动伊始,播放的英文阅读贯通课程视频生动展示了学校十二年贯通培养特色。该课程由学校外教团队执教,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阶段性测评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系统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讲座特邀主讲嘉宾谈凤霞教授是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安徒生奖评委,在儿童文学翻译与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她以“双语阅读培养终身学习力”为主题,分享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儿童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
谈教授分享:“阅读教会我们如何去建立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以读书来构建共同体,可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创幸福生活。儿童文学尤其如此,生命本位的阅读,能够培养共情能力与社交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品格和价值观,提升审美能力和品位,从而培养终身阅读爱好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值新东方扬外国际中学与美国圣约翰西北学校建立课程合作之际,Justin校长亲临活动现场。在接受采访时,他特别强调了阅读教育的核心价值:“阅读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将知识应用于同伴互助、项目研究、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多元场景的能力。”
二、从图书馆到舞台,当阅读遇上“跨学科狂欢”
“老师,我能演小肠绒毛吗?我知道它们怎么帮助营养吸收!”——这句来自小学生的“抢角色”宣言,正是新东方扬外“阅读→探究→创造”教育链的生动注脚。
讲座开始前,大礼堂聚光灯下,小学英特五年级师生生动演绎改编版《神奇校车》。这部入选“蓝斗篷”青少年创意戏剧国际展评、荣获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的英文戏剧,将英特IPC课程中的人体消化系统知识与文学想象完美融合。
戏剧指导老师李梦介绍:“孩子们在学校英文图书馆读了原著后,对‘人体大冒险’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决定把它搬上舞台。在创作剧本时,我们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加入了学霸Frank、胆小鬼Judy等一系列原创角色,让故事更有趣味性,参演人数更多。孩子们正好在IPC融合课程中学习人体消化系统。他们把学到的知识,比如专有名词和消化原理,都巧妙地融进了剧本,我们就这样做出了一个跨学科融合的戏剧作品。”
除了《神奇校车》之外,小学英特的阅读项目戏剧表演还有《爱丽丝梦游仙境》《西游记》《龟兔赛跑》等。“我们目前在排演的《西游记》,就是使用集团出版的Journey to the West作为阅读素材,在语文、英语学科中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通过中英文对比教学,完成阅读小报,做人物简介思维导图等等。”李老师说。
三、家校共育,AI时代,阅读教育更显珍贵
家校联合会家长代表徐女士的分享真挚动人:“谈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亲子共读是构建幸福共同体的金钥匙。11年来,我见证着孩子在新东方扬外从‘玩’阅读到‘思’阅读的成长历程。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用终身学习的姿态陪伴孩子建立稳定的内心世界。”
“特别感动的是,”徐女士继续说道,“学校通过双语阅读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全球视野,更塑造了他们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当孩子能够基于正确价值观做出自主选择时,这正是新东方教育最珍贵的馈赠。”
本次活动负责人,新东方扬外国际部姜静主任表示:“徐女士的感悟正是我们设计阅读贯通课程的初衷。通过分学段、多模态的阅读体验,我们帮助每个孩子完成从兴趣到思维的升华,培养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副校长沙庆仁对本次活动表示高度肯定:“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阅读教育的价值愈发凸显。新东方扬外始终秉持‘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根基和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更加热爱阅读,更构建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新范式。我们将继续深化阅读教育改革,以专业和创新精神,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培养能够引领时代发展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