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比特的翅膀
日期:2006-01-05 阅读:13198 撰稿:易文胜 Ip:江苏扬州
“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有多长吗?”
“不知道,不过,我马上就知道了”
“为什么?”
“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
像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新东方的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
“一份文件在校园网FTP的小学部文件夹里,请大家阅读并反馈意见”
这是学校领导在征求意见时常说的话。
“假期作业已在空中课堂上布置好了,请同学们回家后按时认真完成并上传。”
这是老师在布置周末作业。
……
在新东方,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网络是如此的深入至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网络应用已经涵盖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在“0”和“1”组成的比特的世界里,教育的信息化和信息化的教育已在我校乘着比特的翅膀越飞越高。
信息学科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信息知识,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如何运用网络资源高效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了能力的培养,不是为教软件而教软件,而是在教会学生掌握某种软件使用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包括阅读软件的帮助文件和说明文件、上网搜索相关资源、利用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等)。我们注重在信息学科里整合其他学科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信息知识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便利,我们独立自主开发了若干网络管理系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事半功倍,如“家校心桥”可以使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除了电话和面谈还有网络交流的方式;“空中课堂”可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异地教学;网络文件传输(FTP)使学校的办公条件更趋便捷。这种现代技术的运用极大的影响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方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又反过来进一步要求信息技术部开发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大特色是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优越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以完美实现。网络课件的开发、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其他学科教学如虎添翼。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光辉历程吧:
1、2005年1月获得了江苏省扬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称号;
2、首届全校优质课大赛中,我部教师姚志勇获综合组二等奖(2004年12月);
3、中学部优质课大赛中,我部教师陈劲枫获一等奖(2005年5月);
4、一年一度的我校信息大赛获圆满成功,在这次信息大赛中,我们自主开发了一套竞赛系统,获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5、2005年6月我校学生参加江苏省扬州市少儿动漫制作比赛一、二等奖,后又于7月参加江苏省比赛获二、三等奖。(指导教师:缪七林、常远、陈劲枫、张志邦、邓朝阳、田俊、姚志勇)
6、2005年6月我校学生参加江苏省电脑绘画比赛,获二、三等奖。
7、我校校园网获广陵区网站评比A组一等奖。
8、由陈劲枫指导的学生肖坤、邱建锋、徐云修修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优秀证书(2005年9月)。
9、陈劲枫、张志邦指导的学生参加第二届扬州市中学生网页设计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张楚楚的《楚楚乐园网》(指导教师陈劲枫)获一等奖,赵辰的《Flash学习教程》(指导教师张志邦)获二等奖。张伯伦的《地球说……》和陈乐洲的《轻轻松松学数学》(指导教师陈劲枫)获三等奖。
10、在首届扬州市研究性学习网站评比活动中我校教师陈劲枫、周海强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获一等奖;张志邦的《遮罩动画》和古有超的《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获三等奖。
11、第二届全校优质课大赛中,我部教师缪七林获综合组一等奖,古有超、姚志勇获二等奖(2005年12月)
13、开发的《快速识字》助小学语文课题一臂之力。
14、集中信息部所有教师合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面向学生,推出成体系的中小学信息学科校本教材。
15、校园网站累计访问量突破100万人次,2005年全年平均每天访问量达3000人次。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应用不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习惯。在教学手段日益改

扫一扫分享此页
责任编辑
张老师
2006/1/5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