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与教改成果展(14):让每一个汉字美丽起来!

——六(7)班习字训练创新实践纪实

日期:2014-06-24  阅读:2851  撰稿:王为龙组稿、编辑:教科研中心  Ip:江苏扬州

让每一个汉字美丽起来!
——六(7)班习字训练创新实践纪实
王为龙

  三年前,2011年9月,开学第一周,四(7)班学生都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周末作业,由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老师设计和自主开发书写的一份书法字帖。名字有些拗口:四向格楷书字帖,只有薄薄的一页,字不多,只有十几个独体字。从此以后的三年里,练字,成了7班的必修功课。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四季更迭,花开花谢。字帖也几经变革,不变的是练字的热情。从听不懂到能明白,从能听懂到爱欣赏。7班的学生和老师一起,醉心于书法学习,实实在在地走过了三年练字炼心路,收获良多。

一、求同存异   创新练字方法
  四向格字帖的诞生:传统的习字方法分为临摹和描红,练字的人在一笔一画描摹范字中体会范字的笔画风格和结构特点。临易得神,摹易得形。形神兼备要较长时间的笔墨锤炼,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很强的耐力。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不够高,耐心不足,受观察力发展的局限,临写往往南辕北辙,和范字相去甚远,往往形似都很难做到。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楷书字帖,同步生字、词汇和课文类的较多。此类字帖的内容较多,没有毅力很难坚持,而且字量太大。基础的字还没有牢固掌握,基本笔画有很多的错误就反复书写,是在不断强化错误。更别说准确全面地把握住各部分笔画的结构关系了。很多孩子在一年级学写字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清,理解错误,笔画严重不规范,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年级越高,错误笔画越得到强化。学生写字越走越远,却越走错误越严重。长年累月,积习难返。
  小学生写字教学亟需调整思路,重回起点,强化基本功练习,由易到难,举一反三。回到练好基本笔画,纠正基本笔画的第一阶段。有必要化难为易,降低难度。走简约、精炼之路。
  四向格字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结合儿童实际,独创的一种补充式、图画式字帖。分步骤将字的上下左右的笔画加以省却,让学生在每一步中,只关注和模仿其中一个笔画,并且将这一个笔画和范例中的笔画进行比较,既有降低层次的临写,也有描写,各个突破,以求高效掌握基本笔画,对错误和不规范笔画具有矫正作用。
  选哪些字作为代表字呢?新课标规定了300个基本字。这是语文学习识字、写字量的最低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要求。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课标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先认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教学生写好这300个字是语文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这300个字在写字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加高效地掌握书写规范呢?哪些字是关键字?哪些字会对其它字的书写有良好的正迁移作用呢?怎样进行分类练习?
  汉字的书写,除基本笔画规则外,大都按结构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独体字、合体字。按照这个思路划分300个字:独全字是114个,左右结构的有91个,上下结构的有66个,包围结构的29个。
  小学生首先接触的就是象形类的独体字。所以独体字也是写字启蒙时最重要的一类字。练好了,基本笔画规范了,独体字的笔画关系处理好了,以后写合体字的时候基本笔画就是正确的,只要注意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即可。写不好,笔画是错误的,结构再好,字仍然是不规范和不美观的。
  独体字118个,其中有些字具有相似性和迁移性,所以写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字是关键。写好了其中能代表一类字型特点的字可以认识书写规律,养成书写习惯。所以四向格精选了这些代表字。
第一组代表字:四。同类字有:口、白、百、田、西、向、两、日、目、自、门。
  独体字中的:口、白、百、四、田、西、向、两,都有一种特征,都是方框形的字,而且整个字形的口框是上宽下窄,呈倒梯形结构。而“四”是最典型的。而且“四”比“口”还难写,容易写得太扁,像石头压着的蛤蟆。所以写好四,就不难写好其它字了。日、目、自、门,这几个字竖比较直,虽是同一类,但比前面的几个字好写多了。所以写好这类字的突破点非“四”莫属了。
  第二组代表字:九。同类字有:儿、几。
  这类字的训练重点是竖撇和其中的横折弯钩。学生在书写时最容易将竖撇写成长撇。写得太弯太斜。而“九”的竖撇是先写一段竖,不要太弯,再接写一小段撇。横折弯钩的弯是最难写好的笔划之一,容易写得无力,容易写成折,不够饱满。写好“九”以后,所有含有这两个较难处理笔划的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三组代表字:七。同类字有:七、毛、电、也、己。
  除了竖弯钩之外,这类字还要注意横的倾斜。处理不好字是倒的,重心不稳。其中“七”是个典型字,倾斜的角度是观察和体会的重点。
  第四组代表字:风。同类字有:气、飞、民、我、成、心。
这类字的重点是斜钩。“风、气”与其它字又有些角度上的变化。尤其是“风”,是一个除斜钩外要全面均衡的字,很有单独训练的必要。“心”作为卧钩的代表字,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是特别的一种钩,必须单独而且反复训练才能掌握。
  第五类代表字:子。同类字有:了、手。
  训练重点是弯钩。
  第六类代表字:万。同类字有:方、刀、力、为、办、习。
训练重点是横折钩。横折过后要向内弯曲,还要掌握好重心,不能后仰和前倾。
  第七类代表字:牙。同类字有:开、月、石、少、头、才、身、片、厂、册。
  这一类字是长撇当家的字。长撇是字中的一个起主要作用的笔画。写好主要笔画,全局必稳。“牙”是其中难写的一个。要均衡竖折收笔的长度和撇的长度,小心处理才能重心平稳,写不好容易写得过长或过于头大。
  第八类代表字:八。同类字有:大、太、火、尺、长、又、发、反、天、文、更、衣、农、瓜。
  这类字是撇捺配合,大撇大捺,多撇配合。“八”是短撇长捺配合的最简形式,也是一种极端形式。是配合中的独特种类,首先要练好。
  第九类代表字:卫。同类字有:正、上、一、二、三、下、五、耳、业、车、舌、虫。
  这一类字主要由横竖搭配而成。主要解决长短问题。分清最主要的横和竖,加以拓展延伸,其它笔划收缩处理,处于从属地位,不如主笔突出。
  第十类代表字:山。同类字有:中、十、王、主、小、人、牛、水、生、个、立、午、六、东、乐、年、市、书、干、千、木、工、再、半、不、米、来、土、羊、雨、平、巾、女、果、出、本、里。
这类字左右较对称。两边笔划大致相同,或者中间有一个主要笔划,多为竖。写好中间的竖,两边注意对称,略有不同,写出变化。整体上比较挺拔。不偏不倚,正面示人。
  练好独体字中的笔划,初步解决笔划的搭配和结构问题,将为练习合体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书法入门的必由之路,每个同学都要练好。
  结合四向训练法练习独体字,更高效地引导练习者体验笔画搭配的书写规律,避免简单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练习者从单调描红走出来,主动参与笔划构成,强行入轨,规范笔迹路径,快速改变原有的错误书写习惯,形成正确规范的现代汉字书写技能,就能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

二、授人以渔 知其所以然
  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要想练好字,就必须提高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字是好字,什么样的笔画是错误的。学生学习书法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要求练练练。学生常常也只是埋头劳作,却从不抬头看天,练习就是盲目的,不是主动的。眼界对写字水平的高低有指导意义,必须让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什么笔画是正确的,哪些写法是错误的,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深入细致地讲解非常必要。对一类字的共性,对不同笔画的不同特点,都务求让学生心中有准绳,有标准,有规范。下笔之前先弄清楚该写成什么样子,在心中预想,古人叫做意在笔先。三年书法实践中,7班同学平均每两周一次的书法研究课是习字训练的基本保证,期间还有对周末习字作业的讲评。从字形到笔画,从不同笔画的比较到相同笔画的区别,比如不同横画的区别,都要讲解演示,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笔画或单字为什么要这么写。只有明白了,理解了,才能记得牢,写得出。因此,理论的呈现非常重要,而将理论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演示尤其重要。定期讲解和不定期点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三、他山之石  多角度立体研究
  由于学生的认识特点,传统书法理论既难又枯燥,学生很难理解和认同。为了让学生形象地认识理解字的笔画特征、造型特点,四向格字帖书法训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特点,融合多学科知识,多角度演示,全方位研究。
  有的字采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笔画的弯度,倾斜的角度,上下的距离,左右的行程。比如说,“人”字的撇捺和水平线的夹角是大概是多少?是接近等边三角形的45°,还是60°。斜钩的弧度是多大?横倾斜的角度以多少为宜,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却又形象的认识。
  有的用舞蹈的姿势图来理解汉字的重心和稳定。比如“牙”字,怎样处理撇的长短?关键是要保持字的重心,保证字是稳重的。把“万”字想象成一个舞蹈演员,无论姿势如何,整个字总体上看一定是稳的,不能是倒的。有的用体育举重运动员的杠铃来比喻笔画的力量。更多的时候是灵活运用大自然中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形象来比喻笔画或整体造型。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而形象的认识,让写字变得有趣,让习字训练由平面变得立体,由静态变成有声有色的动态过程。

扫一扫分享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