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与教改成果展(24):英语课堂交给学生,寻求听口平衡

日期:2014-07-04  阅读:2699  撰稿:国际高中:钱列组稿和编辑:教科研中心  Ip:江苏扬州

课堂交给学生,寻求听口平衡
——《听口展示课的开展与创新》教改实验介绍
国际高中 钱列

前言:一个触动中国英语教育的故事

  一天早晨,美国某大学图书馆楼下的咖啡厅里进来一个亚洲学生,用带着口音的英语怯生生地对店员说:“你好,我想要一杯卡布基诺。”
  “不好意思,请问你需要什么?” 金发碧眼的年轻店员没听明白,微笑着又问了一遍。
  “卡布……奇诺。”亚洲学生更加羞怯地重复了一遍。
  店员还是不太确定,转身拿起角落里的一张餐牌,用极缓慢的语速对亚洲学生说:“我们这里只有这三种咖啡:淡咖啡,黑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请问你要哪种?”一边说着一边手指着餐牌上的light, dark, decaf。
  学生也放弃了再说一遍卡布奇诺(cappuccino)的打算,指着淡咖啡说:“就要这个吧。”
  “room for cream?” 店员问道。 
  “什么?”学生更加迷糊了。
  “any room for cream?”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问,需要给奶油一些空间么?但其实是问,咖啡里面要不要加奶?)
  “我只想要一杯咖啡……”结果是,在如此不顺畅的沟通下,这名学生非常无奈而又沮丧地拿到了一大杯无糖无奶的黑咖啡。

  这是一位留学海外的学生回校时谈论起来的真实故事,尽管现在的他早已熟练自如地在国外点餐购物,这件事情也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话和我们分享,但是这类尴尬在国外的咖啡厅等场所屡见不鲜。很多留学生在国内参加各种考试培训,准备各种文书写作,过五关斩六将才终于获得国外高校的录取。本以为凭着过硬的语言考试成绩,就能在异国他乡大显身手,然后拥有一帮能推心置腹的外国朋友。可现实并非如此,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单词和句型很难用上,一句无所适从的room for cream却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对陌生环境的控制感。

一、教改实验的起因和动机

  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是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反之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它在慷慨给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束缚。因此,对于从事高一听口课程的老师来说,将书本的知识单纯地输入给学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老师要能够将外面的世界融入课堂,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将课堂所学应用到世界去。
  结合实际的课堂,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了以下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展听口展示课的起因和动机:
  1.听口课中学生容易偏向听力,特别是课后容易忽略口语的训练,或者想要练习却没有合适的环境。
  2.部分学生羞于开口,需要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平台来锻炼。
  3.听口课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与课堂效率有一些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多参与课堂,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但是另一方面,听口课时间有限,学生参与越多,可能课堂整体所讲的内容相应减少。通过教改,力求在两者之间做到一种平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联系了课堂中存在的困惑以及学生所学的需求下,国高一年级的听口展示课应运而生。在本学期,我以国高一5班为教改试点,分别在三月份和五月份开展了两次听口展示课活动,单元话题分别为“极限运动”和“商业广告”。下面结合这两次具体尝试,你我们创设的“听口展示课”做一个简要介绍。

二、听口展示课的初步尝试

(一)教师精心准备,为学生学习打基础、扫障碍
  在展示课前期,考虑到听口的时间分配和比重,以及课堂的效率和效果,老师们群策群力,集体备课,汲取北极星原版教材中精选部分授课,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让学生在听力中,掌握好所学话题类生词和口语表达方式,并注意收集整理。同时,老师还会适当地进行背景补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真实的语言环境。比如,我们三月份展示课的话题是极限运动,除了书本中音频材料外,老师还通过图片和视频带着学生一起了解什么是极限运动,参与者要具备什么条件,极限运动进行的必要场地环境等。

★前期导学教案详见 附件1(极限运动)  附件2(商业广告)
★展示课记录表详见 附件3(极限运动)  附件4(商业广告)
(二)学生充分参与,为自己定课题、做研究
  在前期导学和背景知识补充之下,老师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精选单元话题相关的“有意思、有话讲”的议题,由学生自行寻找材料并小组讨论,进而明确观点。

  接下来就是ppt的制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一堂优秀的哈佛公开课一般,一场完美的presentation,不仅需要演讲者自信的心态、流利的口才,还需要准备充分的ppt课件才能全方位地征服台下的“观众”。在本学期开展的两次展示课中,每个话题都是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全力准备,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经过筛选和精练而后合作完成精美的ppt。


★同学们制作的精美课件及视频详见 附件5(极限运动) 附件6(商业广告)
(三)进入精彩展评, 师生间多互动、共提升
  1.精彩展示
  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听口教改课的展示阶段终于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尽管在选题时大家有过争论,presentation材料经过一遍遍的修改和演示,上台前可能还有一些紧张和羞涩。但是,当学生们一个个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话题时,那份来自组员的鼓励与支持,那份来自同学的笑声和掌声,那份渐渐升华的自信和勇气,真的令人欢欣鼓舞。这堂课收获的不仅仅是走上讲台的勇气和智慧,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课堂实录 详见 附件7
  2.精彩评价
  听口展示课并不止步于大家的presentation展示部分,接下来,我们还改进了以往的课程评价方式。首先由各小组组长总结自评;然后进行学生互评、各抒己见,各小组之间可从材料内容、语法问题、语音语调、神情动作等方面进行互相评价,找出别人问题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问题;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综合考评,做总结发言。
三、听口展示课的自评与改进
  经过了两轮的听口展示课,学生对于这种自己占主导地位的课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新型课堂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展示课增加了听口课的趣味性,将课堂开放给学生,让学生有了尽情展示的平台。
  2.让学生减少了在大家面前发言的胆怯心理,更有自信,能更好的迎接美国课堂的挑战。
  3.让课堂展示部分的评分更加公平透明,将老师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互评,增加了互相听取建议的积极性,力求共同进步。

  在自评互评环节中,师生共同讨论出了听口展示课中的不足,在课后我们积极思考,也想出了相对的改进措施。
  1.广告类话题明显比极限运动话题参与度高,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类素材较多,学生容易入手,话题切入点较多。
  2.小组中仍有个别学生羞于走上讲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愿意在幕后整理材料,将展示表现的机会留给其他组员。
  3.第一轮展示课时,有极个别同学不太像做presentation,有读稿子或者背书的感觉,经过提醒鼓励和课后演练,在第二轮展示时有明显改进。
我们的改进
  1.在前期的书本单元讲解时,多加入一些生动的图片或影像素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让书本贴近生活,打开学生的思路,便于讨论研究,特别是对于不太熟悉或者不太常见的题材。比如,北极星教材中的极限运动和盗用身份话题。
  2.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对展示课的参与热情,在今后的听口课堂上可以更多地选择学生适合的、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和研究,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
四、参与本教改实验的反思
  听口展示课课堂不再以老师为中心,而是学生主角、老师主导。角色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自己去发现话题、研究话题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国高的学生将来出国留学,身处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需要具备听口的基本交流能力,更需要在学习上具备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听口展示课正是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英语口才的机会,同时更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合作创新的平台。
  正如孙秋妍同学总结所说:“老师将听口课交给我们自己展示是学习方式的一个重大改革。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听课,有标准答案有固定语法。一旦这些规矩被打破了,一开始真有点不习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好在我们有小组分工合作,老师也会提供必要的协助。我们可以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