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届课堂教学大赛经过教科研中心的精心策划,经过各学部的认真组织,经过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已经顺利完成初赛、复赛与决赛,今天,我们借全校本学期最后一次教工大会的隆重场合,举行大赛的小结与颁奖。
还记得在开学初的中层领导进课堂活动中,校长对于两节课教学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且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进入“高效教学,理想状态”。“高效教学,理想状态”,是对于高效课堂概念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其内涵更加丰富,理念更加先进。
本次大赛以“高效教学,理想状态”为主题展开,引领老师们不光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人的发展;不仅重视教,更加重视学;不但重视目标的顺利达成,更重视指向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生命成长的状态:师生和谐的状态,巧妙生成的状态,思维活跃的状态,动机激发的状态,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创造的有意义学习状态……
本次大赛除了理念新颖,组织方式也有了创新。教科研中心除了设定比赛主题、拟定大赛方案、提供比赛服务、参与听课研讨,大力鼓励各部门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比赛组织形式的创新。
国际部追求最真实的课堂。他们自购了摄像机,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录课,再由评课人观看录像给予评价,和老师沟通交流,评选获奖选手。
幼儿园追求最个性的课堂。他们要求教师自选内容,自己备课。这样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安排内容、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果然各具特色,有的讲解声情并茂,有的肢体语言生动优美,都把孩子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尽情地唱、跳、思考、表达与合作。
而小学却主要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为几位同学科选手选定同样的课题。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法,不仅让比赛具有更鲜明的可比性。更让听课的老师从对比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受益匪浅。
初中从学期初确定以小组合学习为本学期教改的重点内容,本次大赛也成了教改成果呈现的舞台。在教学形式上,小组合作学习成常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示。课堂设计中,活动成为教学内容拓展和深化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角色彻底转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普通高中确定了“全员参与,层层选拔,培养新人”的原则。即学部所有一线教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然后由备课组推出第一名到教研组参加复赛,再由教研组长会议研究推出五人参加决赛。体现“以赛促教”的大赛精神。
国际高中的整个比赛历时4个多月。全体教师参加初赛,各教研组根据初赛结果推荐教师参加复赛。所有课堂均本着“以生为本,学生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课堂模式和“双语教学”为特色展开,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由“教师搭台,教师唱戏”向“学生搭台,学生唱戏”转变,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艺术、体育、信息也各具特色,总之,各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了创造性,从而让本次大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扫一扫分享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