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7年我还在普高担任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助理的时候,我就开始任教国际高中的物理课,2009年我加入国高团队担任班主任、教务主任助理工作,2012年担任政教主任工作,随着自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学生通过我们考入美国大学,我本人也一直在思考我们和美国教育的区别,以及如何衔接等问题。在王校长努力、俞老师支持下,2015年10月10日,我们一行15人开启了赴美考察之旅。我还特意带了张部长给国际中学每位老师申购的那本《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随时准备有时间就翻两页。
环境:我们大约是当地时间下午1点多到达波士顿机场,老易和我迫不及待走到机场外面看看美国的天空。
城市很干净,天很蓝,太阳光仿佛没有任何阻碍直接照射到人身上。怪不得老美总说中国的雾霾影响世界,美国这里真没有。
道路上随处可见一个行人走路的指示牌,下面写着“go ahead”,我们准备穿越道路时习惯等待汽车通过后再走,但所有司机看到我们却都是停下车示意我们先行通过。这让我们适应了好一段时间。
食品饮水安全:回到机场,我买了两瓶纯净水,2.5美元一瓶。同伴笑我说前面不远就有饮水机,而且自来水也可以直接饮用。后面的行程我就基本不买纯净水了,有的时候就直接喝自来水,即使没有带自己常备的肠炎宁,也从来没有闹过肚子。
吃的方面,美国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简单和干净。至于简单,你想一个汉堡或者一个热狗加一杯咖啡、可乐就是一餐,能花多少时间?所以,美国之行的就餐基本没有超过20分钟的,相比国内动辄两三个小时的聚餐,这得节省多少时间?当然也因为如此,单调的口味也很快就让我们怀念学校餐厅。至于干净,我们习惯性的拿着在超市购买的水果要去冲洗的时候,美国人告诉我们不需要!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法制:第一个导游汤姆是个很健谈的人,他的一些话经常让我们陷入思考。比如他问:“你们知道所谓的‘美国是个法制社会’的含义吗?”我们七嘴八舌回答“法律健全”、“知法守法”等的时候,汤姆告诉我们首先应该是“政府要守法!”这点也让我们的思路为之开阔,因为在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
这些就是一开始的感受吧,从环境、食品饮水安全、法制等方面,我们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国家、政府的责任。
教育:更让我反思的是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Collegiate和Andover两所美国私立学校,我们进行了深入考察并与美国同行交流,收获很多。
其一,美国学校没有围墙。我看到并且听说美国所有学校几乎都没有围墙时,我很震惊!这在国内是不可能的。当我就这一问题询问如何保证学生、学校安全时,美国同行的回答“这里很安全,我们几乎不考虑这样的问题。”一下子让我无语。在Andover这一美国顶尖的私立学校,社会上的车辆从校园中通行,这更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没有围墙的校园,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危险,但在美国人看来,有围墙的校园就像是监狱一样。我们经常从新闻上看到美国的校园枪击案,想象中美国的学校一定要戒备森严防备此类事件的发生。但美国人认为,只有极个别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不必去惊慌。而在中国,哪一所学校没有围墙?我们防止学生私自外出,我们也防止外人私自进来,这是文化理念的区别。
其二,美国高中没有固定班级,他们走班上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课表(征得学生的同意,我用手机拍了三个孩子的课表,见附图)。当我看到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图书室看书自习,还有一部分坐在校园草坪看书的时候,我又问这样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哪里进行监控?“他们会按时出现在他们应该出现的地方!”美国同行再次让我无语。
“他们会按时出现在他们应该出现的地方!”话虽简单,但含义不简单。我们的学生即使到了高中,也必须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监管。好像一旦我们让学生有自己决定的权利,少数学生是管不住自己的。在Andover,校长的小女儿就读高三。她利用自己没课的时间陪校长和我们一起参观校园,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但到了11:00,她准时离开我们去上自己的课。她告诉我们,她的同学有不少用手机的,但几乎没人会肆意使用手机熬夜上网,也没有人在教学区使用手机。
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首先,规则意识我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应该放在第一位,以后每个年级都应该强化不能放松。其次,像手机这样的工具,所有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都应该知道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帮助联系,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走班制的教学对学校的要求更高,如何给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我们的一大挑战。
其三,下午3:20之后就不上课了,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为主。美国同行告诉我,他们每个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都可以指导学生的活动。我们国际中学有30多个学生社团,虽然也要求每个社团必须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有些老师只是挂名,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应该让社团自生自灭,我们应该推出我们的特色社团。这是一门课程,重要性不在托福之下。
还有其他一些交流,但我感觉以上这三点,就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与消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