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总括:
1. 自然环境: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树木丛生,草坪整洁,河流清澈,道路宽阔,立交少见,自然和谐。
2. 城市建筑:城市高楼少,很少有奇特的建筑,很少有大动干戈的规划和建设,大街小巷能保持多年前的状。美国的家庭房屋基本都是木质结构,没有围墙;大学校园没有围墙,和社区融为一体;中小学学校也没有明显的隔离墙,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3. 实用物品:物品质地非常好,商品性价比非常高。常能看到几十年前的物品依然在发挥作用,如路面设施、室内开关、台灯、家庭用品等,给人一种“百年不坏”的感觉。
4. 人文精神:美国人总是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乐观自信,平静自然;遵守规则,法律意识强,不讲究吃喝穿;进教堂做礼拜,喜欢进图书馆看书,注重精神修养的提升;人格尊严平等,工作地位平等,尊重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的热爱和钻研,追求效率和质量。
5. 学生状态:学生行为习惯好,自控能力强,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注重锻炼,身心健康,很少有因为读书而导致的近视;家校共同担责孩子的成长,提倡合作学习;能把兴趣和特长真正融合到学习生活中,自己创造,自己展示;年轻人以能成为国家的军人保卫国家而自豪,爱国精神深入骨髓。
不足和反思:
1、 社会、家庭的急功近利,使我们的教育变形,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在拔苗助长,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的唯分是图,最终无法按照自然的方式健康成长。我们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身体不够强壮,眼睛不够明亮,心理不够健康。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
2、 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严重制约了学校、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发展,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观。最大的问题是,在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时候,我们却浑然不知。人们总是喜欢以大人的眼光和要求看待孩子的成长,往往庸人自扰。
3、 社会就业观的偏见,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左右人们的就业观,价值观,严重干扰了孩子们的就业选择,认为不劳而获是本事,获得暴利是本事,做官有权是本事等等,这对一个人的创新有严重的压制。
4、 质量意识差,我们只图完成任务,究竟完成得怎么样?是不是高标准?往往没有参照物。在学生的学习上,家长为了考试,只关注作业写了没有,不关注作业是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5、 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家长对孩子,大多在物质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缺少精神方面的补给。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只在玩乐享受上追求,这是对孩子的致命的伤害。部分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束手无策,要么胡乱指挥,要么一切依赖学校。
6、 学生往往独自完成一项任务,拒绝和别人的合作和分享,合作意识淡薄,导致集体的力量不够强大。
7、 活动的开展,仅仅是为了展示风采。其实任何一项活动,都会有前期的设计构思,中间的合作创造,之后的展示风采,最后的总结反思,这些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教育。换句话说,如果大人们帮孩子们完成80%的工作量,这样的活动意义已经不大了。
8、 国外学生没有课本,教师没有教科书,年级组老师在一起,根据年级组的学生特点,自己编撰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因材施教。而我们的教材相对统一,农村和城市大都是一样,如此一来,生活环境不同,所导致的的学生认知差异不容小觑。
我的思考:
1、 
扫一扫分享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