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同岁的孙辈。上小学时,一个选择新东方,一个选择南通。现在差别可大了。我就后悔,当初没把两个孙辈都送来。这次小升初的机会,南通孙辈决定考新东方。”
——董暄宣外公
董暄宣,何许人也
董暄宣,是新东方的一位校友。2010年-2013年期间就读于新东方小学部,之后转学美国德州。
一个9岁孩子,国内系统学习仅三年,就远赴美国读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语言差异,文化冲击,这些可以预见的出国状况,在她身上,又有着怎样的体验?
在美国,作为班级唯一的中国人,暄宣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可谓是出类拔萃。美国老师第一次听见她的美式英语口音,忍不住夸赞,询问曾经就读的中国学校。听说来自新东方,老师说,“I have heard of it. Wonderful school. ”
暄宣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钢琴、足球、网球、话剧兴趣班学得不亦乐乎。在美国市级钢琴比赛中,她最终获奖并捧回1000美元奖金。难能可贵的是,暄宣主动把奖金交到家人手中。她深深懂得,没有家人长久以来的付出,就没有如今的自己。

在美国,暄宣不断获得表彰
在当地,她参加了“童子军”活动,自己动手做草莓蛋糕,挨家挨户敲门义卖,所筹得的善款一并捐给公益组织。暄宣还有个6岁的亲弟弟。父母工作忙的时候,她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的任务,给弟弟做饭,陪他玩耍,辅导功课。这个姐姐俨然一位小“妈妈”。

暄宣和弟弟在一起
一个月时间,暄宣已经完全适应了美国新环境,不仅与老师同学无障碍沟通,还把弟弟照顾得井井有条。暄宣外公总结,“孩子现在这么优秀,就是因为选对了小学,新东方培养得好,课程衔接得好。感谢吴文琴老师,暄宣经常惦记她。”
纵观暄宣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好学、感恩、能干、奉献,确实与新东方一直倡导并践行的教育理念,完全吻合统一。诚然,暄宣能够成长为“新东方典型”,与她自身的努力不无关系。但方向,远比努力重要得多。
暄宣是立志考哈佛的孩子
暄宣口中的吴文琴老师,是她的班主任。这三年,暄宣和吴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自己的妈妈。对她而言,吴老师让自己又爱又怕,爱妈妈般的温柔,怕老师般的严格。但聪颖的暄宣明白,严厉,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因为崇拜吴老师,暄宣一直有个愿望,今后要做吴老师那样的老师。身在美国,暄宣很惦记吴老师,经常给她寄照片和信,将绵绵的思念,写进长长的信中。

暄宣在美国寄给吴老师的信
吴文琴老师再次见到暄宣外公,显得很激动。聊起暄宣,吴老师清楚地记得一件旧事,“8岁的她,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对王修文校长说:我以后要考哈佛。王校长很高兴,当时就说:哈佛离我家很近,你到时候可以到我家来玩。”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前途无量。暄宣特别专注,有一股子钻劲,在新东方时不仅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当过小主持人,参加过合唱表演。在这里三年,她真的成长得特别快。”
两个孙辈,两所学校,两条路
暄宣外公,实际上也是新东方的一名“铁杆粉丝”。暄宣已经离开新东方3年了,外公还保留着当年的接送证。扬起手中的旧证,外公的表情洋溢着自豪幸福,仿佛手中的不是接送证,而是暄宣的份份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