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是非常好的教育选择,但是留学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陷入各种误区,不但不能取得好的留学效果,还会得不偿失,甚至酿成悲剧。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中国人比较容易陷入的留学误区,大家应注意避免。
中考、高考不成功,才考虑留学
很多家长,在孩子中考、高考成绩不理想时,才考虑给孩子留学。他们认为能在国内上好学校,就不必留学了。每年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尤其是高考后,一些无缘重点大学的学生,还有落榜生,就想出国留学。他们凭借家庭经济实力,恨不能立刻联系好国外大学,只要能出国就行。事实上,这比较危险:一是匆忙中,可能碰到信誉不好的学校,甚至野鸡学校;二如果孩子英语不好,很快就到英语国家学习,未来学习、生活很艰难,最终可能导致留学失败。
中考、高考不成功,才考虑留学,是奇怪的逻辑。留学是更优的教育选择,如果家庭经济许可,理应成为教育首选。为什么要在一个次优选择失败后,才考虑更优选择?留学需要长远规划、充分准备,不能作为国内考试失败的备胎。
当然,在国内考试失利的情况下,选择留学,总比上一个不满意的国内学校好很多。但更好的选择是:长远规划,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瞄着将来留学的目标进行培养和准备,在合适、各方面准备好的时候,就出去留学。如果实在要在国内考试失利的情况下留学,也应该充分准备,哪怕缓一段时间,等准备好了再出国。
申请留学,家长参与多,孩子参与少
留学对孩子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留学准备的过程,刚好观察、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家长应借留学申请的机会锻炼孩子,自己不要参与太多,把更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现在有些孩子申请留学,各种事情主要是家长做,他们躲在家长身后,极少或根本不参与进来。有的家长甚至故意不让孩子知道,以免耽误学习。孩子只需上好现在的课,最后成功留学就行。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家长中最为普遍,因为孩子要忙高考。
即使在高考前申请留学,也不要隐瞒孩子。这毕竟是孩子的人生大事,父母没有权力完全为孩子做决定。孩子在留学前亲身体会申请的不容易,才会更珍惜深造的机会。如果孩子连这点都不能承受,他也就不宜出国留学,因为国外根本不适合他。
很多父母认为高中生还不成熟,出国大事应该由父母全权办理。前往国家和所学专业,都是家长做主,他们通常喜欢跟风留学热门国家和热门专业。但是,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建议家长充分跟孩子沟通,适当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结合兴趣及就业目标选择学校和专业,以免发生孩子不喜欢父母为其申请的学校和专业的情况。
不顾一切,盲目留学
有的人对国内各种不满意,片面以为:只要出国一切就好,于是,出现跟风留学、缺乏职业规划、留学准备不充分等盲目留学的情况。
留学是人生重大决策,要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努力,且难以回头。这样的大事,一定要充分研究、慎重决策、仔细谋划。出国之前需要做好详细的学习计划及职业发展计划。“要明白自己出国是干什么的”。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的话,推迟出国更好。认为留学规划、学习计划不重要,出国了再说,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误区。这样缺乏计划盲目留学的人往往成为“留学失败者”。
留学还要在能力达到的前提下进行,很多留学生因为年轻,欠缺自制力,出国后不再受家长管束,再加上外国自由的氛围,常常迷失自我。典型的症状就是沉迷于玩乐,甚至沾染上赌博、吸毒等恶习,最后完全无心学习,无法完成学业被迫回国。在能力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留学,也容易成为留学失败者。
有的人出国不是为了好好学习,只是为了开眼界、长见识。如果这样,成本低的开眼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观光、游学等方式,通过留学来开眼界,不太理性。
语言不过关,先出国读语言
有人认为出国读语言是一种很好的留学捷径,可以免除准备托福等英语标考的时间而直接留学。殊不知,这只是把学习英语的任务推迟到出国以后。没有一定英语基础是不可能完成美国大学学习的,因此你出国后也肯定要先进行语言学习,往往学习半年甚至一两年,因此并不一定“节省”时间。英语能力弱,直接导致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差,还可能导致一开始就失去学习的信心。
先出国再学英语可以在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但是却有一个隐患和两个缺点:隐患是英语能力低的前提下,学生如何学习和独立生活是个问题,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甚至发生悲剧。缺点一:在美国学习语言的费用相对国内贵很多。缺点二:由于此类学生常常是读完语言之后,就读一所不知名的大学,因此学生本人失去了登上更高人生起点的机会。名校出身的学生在职业道路上一开始就领先于非名校出身的学生。
所以,最好在留学之前,就达到一定的语言要求,不能想当然地把问题留给将来,那样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困难。
过分重视学校排名,名校情结太浓
中国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名校,有很浓的“名校情结”。不少中国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留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