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源与流——记教师发展研修院“领航工程”第一次活动

日期:2020-05-31  阅读:4140  撰稿:缪七林  Ip:江苏扬州

5月28日上午,在学校录播教室,中学部和教师发展研修院共同举办了“学科领军人物示范课暨教师专业发展大讲坛”活动,这是教师发展研修院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的“领航工程”活动。教师发展研修院理科研修班全体老师、研修院院长陈庆翔校长、研修院执行院长沙庆仁副校长等参加了活动。


首先,学科领军人物杨晨光老师进行了初一数学《生活中的不等式》的示范课。课后,杨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追求本真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主张,主要包括本真课堂的概念、理论的支持、构建本真数学课堂的保障和教学实践等。


在听了杨晨光老师的课和教学主张分享后,小学部韦璐老师、中学部刘定安老师、国际中学部周斌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大家充分肯定了杨老师这一节课的亮点,都觉得收到了许多启发,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点评详细见后)。


IMG_6960.jpg

IMG_7004.jpg


接下来省特级教师、扬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中学部何继刚部长做了一场关于《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源与流》的精彩讲座。何部长先从杨老师的课谈起,说到课堂教学的定位、教学设计的三条线索;接着,从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发展、怎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成什么样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和归属在课堂。何部长提出了老师要通过追求“三位一体”的课堂,实现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提出了“三专发展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


沙校长在总结时提出两个话题,和大家分享了这两天听课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考。第一个话题是: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还是不等的?他认为老师应该认识到师生之间有许多不平等的现实,才能真正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实现平等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第二个话题是:新教师和成熟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这个话题的分享,沙校长希望在座的骨干教师,还是要和新教师一样,不断地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永远保持崇高的教育理想,同时,要基于自己的经验基础、能力基础寻求突破,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并且带领更多的年轻老师共同进步,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IMG_6988.jpg


 

附听课老师点评:

小学部韦璐:

收获:

1.    为什么学?杨老师通过“生活中的跷跷板”引入,对生活中的轻重、高矮、大小、长短、限速、限高以及“茱萸湾公园购票”等问题的探究,带领学生经历抽象、建模与关联的思维过程,类比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感受理解不等关系,并尝试建立不等式模型。

2.    学习什么?杨老师通过“问题组”的设置,让学生经历“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比等式和方程,探究不等式,充分挖掘贴近学生实际的资源,既有生活实例,又有数学事例,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不等式”概念。

3.    怎样学习?“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是对本课内容的一个拓展与延伸,向学生渗透了学习“生活中的不等式”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对比和类比,对比等式和方程引发不等式,类比建立等式的方法构建不等式和解决不等式的实际问题,类比方程的知识体系展望不等式的研究内容等等。

4.    小结反思。成功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带着句号走出课堂,而是让学生带着感叹号和新的问号走出课堂。从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到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关于不等式,你还有哪些疑惑?未来还将研究哪些新的知识?让学生的认知内容不断丰富,认知结果不断完善。

建议:

能否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制不等式的实际问题?如果学生能基于课堂上或生活中的资源自己编制出不等式题目,将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中学部刘定安:

看得远:章起始课定位于整体,价值在于统领!“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