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更多,思考更多(寒假美国姊妹校访问师生感悟)

日期:2016-03-04  阅读:2887  撰稿:嵇海花等  Ip:江苏扬州

编者按:今年1月27日至2月3日,我校国际中学7名师生顺利完成对美国姊妹校collegiate的访问。collegiate学校和我校建交有8年了,两校每年定期展开学生交流。此次学生互访活动,是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本土企业家讲座和更多的学生小组学习和讨论,让两国学生就共同关注的话题更深刻地探讨和合作。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部分参加同学的心得。

带队老师嵇海花:

游学归来话感悟

这是我第一次跨越半个地球,来到另一个国家,曾经对这里的一切陌生而好奇。我们可以从书里,报纸上,电视里,以及美国大片中了解这个国家,但再多的媒介都比不上亲身去一次美国,那种感受更加真实更加贴切。在美国为期一周的旅程已经结束,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想法想要通过文字留下记录。

中美差异之教育制度

教室温馨,课程选择灵活

在美国,每个课程的老师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室,办公和教学都在这个教室里进行。与中国不同的是,孩子们需要拿着自己的课本资料来教室上课。加上灵活的选修课制度,使得每节课的同学都是不固定的,所以孩子们有机会结识更多的小伙伴。

每个教室里面都贴着各种各样和课程相关的图片,比如历史教室有世界地图和美国地图,生物教室有昆虫标本等。如此一来,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得到更多的感官冲击。另外,美国教室的座位安排和国内也不相同,他们会把桌椅安排成圆圈,或者4-5张桌椅摆放在一起,显得特别随意,为孩子上课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

注重轻松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发挥

谈到上课,美国的学习相对中国来说,真的算非常轻松了。在Collegiate School的课堂上,我发现老师最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参与,每节课的学生参与时间通常都要超过一半。除了课堂互动外,每门课程经过一个小单元后,都会要求同学进行演讲。每个同学都要自己动手准备一份电子幻灯片,用3-5分钟完成。在美国短短一周的时间中,我不止一次看到不同课程的老师在上课中和孩子们闲聊,有时候甚至是聊家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产生亲切感。

可以说,美国老师注重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然后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教授给学生,当然下面的学习更多要靠学生的自觉性。这和我们国内目前普遍的教学方式确实有很大的不一样。

自由的授课方式、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的课堂互动,渐渐把我们中国孩子们从拘谨中解放出来,普遍都能调整自己的状态,融入到开放的美国课堂中。

轻松并不等于学生很容易过关,很容易应对,这一点,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是深有体会。有一节English课上,大家一起学习美国同学的课本,方式是:朗读——总结文章要点(类似中国的段落大意)——归纳总结并将内容书写下来——以逻辑图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现——相互针对文章问问题,深入了解文章内容。这节课且不说孩子,单从我的角度讲,已经很震撼,美国小学生的这种授课方式,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阅读、听力、写作能力,更锻炼了逻辑分析与思考的能力。

中美差异之社会礼仪

游学归来,大家都表示,在美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公共场合接触的外国人。他们大多友好、文明,表现得文雅而有修养。

在美国的十字路口,司机们会远远地停下,等你穿越马路;汽车道上虽然车子很多,但在一周的游学旅途中,没有看到一次司机间的争道抢行;在商店、在机场,所有工作人员都很耐心地解答游客的问题,并始终面带微笑,不会有任何的不耐烦;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旅行中看到的高速公路是那么的整洁、干净、宽阔,特别是两边郁郁葱葱的绿化,说是绿化其实根本是天生的、自然的,只是做些必要修剪。

我们刚到美国时,在学校的自助餐厅里,大量地拿取食物和饮料,其实自己根本吃不完,最后只好倒掉。而周围的美国孩子们,一般都会吃完所有的食物,并且会主动清理餐具。看到这些之后,我们开始慢慢改正,每次也少取一些食物,并且保证都可以吃完。如果不够,再去拿下一份。吃完之后,也会自觉地清理自己的餐盘。

相信通过这些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美国人对环境的爱护,和文明谦让的行为,也会慢慢地影响中国孩子们的生活习惯。

我发现,虽然这次的出国游学只是一个短短一周的学习游历过程,但是每位同学聊起来都是滔滔不绝,似乎是有说不完的话,发不完的感想。通过游学,他们感受到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这种差异,并能做出相应的改变。

 

王羿杰: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与美国的意识形态进行如此直接的碰撞,自然感慨良多。我最想说的就是中美之间的教育差距。

首先,他们collegiate school的教学设施是顶级的,并且到处一尘不染。他们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学科去不同的教室,很多教室中的桌椅下面都安有滚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

每一个教室都有各自的用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AP生物课,在中国的课堂,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课,给我们直接灌输知识。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注意听讲,记笔记就好,而没有思考的过程,没有对知识来源的深一步探究。而美国的课堂,老师只负责引开一个话题,抛出一个框架,剩余的交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每一个学生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质疑老师,没有人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是为了获取高分,而美国的教育是为了过程,为了知识本身,这正是中国所缺乏的。记得我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悲剧,一个中国的高考状元去国外念书,结果流落街头,因为他只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