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访美札记(十八):美国归来话感受

日期:2015-12-02  阅读:2158  撰稿:张素生  Ip:江苏扬州

行程紧凑的12天美国之旅,我们穿越了美国中部和北部,游览了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走进了美国校园……虽然是走马观花,但还是有一些感受,感受着那份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是近距离接触到的人文和事物,与往日我们从媒体上获知的,有共通之处;陌生的是中美有太多的不同,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不同。

 

不会说英语,洋相百出

说起出国,心里还是有点犯怵的。很多人听这话,会嗤之以鼻。出国,既是预料之中,也是预料之外。因为校长已多次表示,希望能带我们去美国看看、走走,开阔眼界,以便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但我一直觉得这是个梦想,毕竟去美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当领导通知我们,去美国驻上海大使馆面签时,我竟然有些难以置信。

记得我第一次出国,是2008年暑期,集团前途公司安排我去英国带暑期夏令营。开始的一阵兴奋之后,剩下的就只有惴惴不安。因为自己除hello、good morning以外,基本上不会说英语。

当时我还怀着一丝侥幸心理,期待着会有同行的老师来帮我。可是,当我一到英国就傻眼了。一下飞机,一对黑人夫妇拿着便签条,在我面前一番比划,我就被他们接上了车。我们被安排住到当地人家庭。到了家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但是语言不通,让我真是绝望。

可是怎么办呢?就这样,十几天的生活就在濒临绝境中渡过。

回来后,我曾发誓,以后再也不出国了。我知道这是一种消极思维,按理应该努力地去学英语,向小学部的刘建忠老师那样。这次,出国机会又来了,即使再出洋相,也不能放弃。

当然这一次的远行是比较幸运的,毕竟是一个团队,一路跟随,走马观花。不过,当看到姚主任、魏主任、朱主任等和外国人流利地进行交流,自己像哑巴一样跟着,内心充满惭愧。

前几天,我在微信上看到这样的内容,很感人。一对老夫妻到美国去看女儿,因为不懂英语,所以女儿手绘了一组图片,签证、过关、打车……仅仅依靠那些图片,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女儿的孝心足以让人感动。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也许是出国旅游,也许是将来自己的孩子出国……英语是必须要学一点的,“语言就是力量”。

 

美丽的校园,没有围墙

这一次参观学习,我们先后参观了5所学校,两所是中小学,三所是大学,印象最深的一点:美丽的校园都没有围墙。

没有围墙,孩子如何管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们的校园不仅有高高的围墙,围墙外还会有高高的铁丝网。很多学校还装起了红外线、监控,仅仅是为了孩子安全吗?

我们以为,这样的校园就安全了,可事实又如何呢?学生翻越围墙的可怕事情,已经不只一、两起。不仅有大孩子,连一年级小孩子,面对围墙和栅栏也毫不畏惧,这是为什么?

是我们的围墙还不够高,还是我们的孩子要冲破心中的围墙?

围墙也许能禁锢我们的身体,但是能禁锢孩子的思想吗?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所在的学校也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往往会在校园四周外挖一条壕沟,既可以夏天疏浚雨水,也可以秋冬阻挡散养的牲畜进出校园。那个年代,好像没有闲杂人员随意进出校园,也没有孩子恣意逃离校园,更没听说过有什么校园安全事故。

而现在,我们的校园,红墙黄瓦,绿树成荫,但是又有哪个学校敢于推倒围墙呢?

围墙不仅阻断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更阻断了孩子自由的思想。冲出围墙、冲出藩篱,让思想自由,这也许成了我们的一种渴望。

所以,培养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已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愿望。

 

大象式校车,威风凛凛

前几年,总会看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地方校车出事故,导致花季儿童生命夭折。我们为这些过早逝去的花朵感到哀伤。当时我看到一些论坛里,有人帖出美国校车。那样子真是威武,有人说像大象,我倒觉得,有点像我小时候见过的东方红拖拉机。

这次,到了美国姊妹学校,我特别关注美国校车。这与我的工作岗位有直接关联——关注校园安全。

刚进入学校大门,就看到一排整齐、威武的校车,校车样式完全统一。驾驶室就像老解放牌汽车头,车辆和驾驶室是连在一起的,很笨拙,但感觉很安全。真正为孩子的安全考虑,实实在在,一丝不苟。

外国人做事不仅认真,甚至还有点较真,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外教。课堂上总是那么充满激情,手舞足蹈。有个别孩子犯错,外教总会第一时间,去找班主任配合教育,认真甚至有点较真。

关于车的故事还在继续。记得从布法罗回波士顿时,航班出了问题,最后我们改乘公共汽车,可是登车瞬间,我却被老美的汽车设计给吸引住了。汽车停下,哧的一声,车子高度突然下降,踏板正好贴到地面。大家从容登车,从而避免发生“因踏板太高而出现摔伤”的事故。老外做事真的人性化。

是的,这样较真的精神,不正是工作所需吗?

关键是,我们身边制定标准部门很多,或者说我们并不缺乏制度,缺乏的是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扫一扫分享此页